剧情介绍
这样的笔触,奠定了本片的基调。以这样的不动声色的展开,将观众带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往日气氛之中。历史的轮转体现在70年代的北京民居当中,匮乏时代的生活,触目可见的地震棚(北京人为解决住房拥挤而使用的临时居所),自然史、民生史和反映时代变迁的社会事件有机结合起来,展开时代的画面,唤起观众的回忆。
本片规避了以中央性新闻、大事记代替城市个性化叙事。更规避宏大和过于豪放的风格,表现的,是具有独特气质的北京,以及北京人(包括原住民和各种类型的新北京人)的生活历程,和岁月的体悟。一个地点、一个舞台、一段时光、一群人、一个故事,一个一个年轮的画像细细展开,一个家庭的历年叙事的娓娓道来,如戏文般以16集的规模描画出一座城市和她的子民30年来走过的历程。
《北京记忆》是全景性反映北京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大型纪录片。然而由于本片采用了独特的视角——选定记忆与城纪错落有致的表现平台,既有宏大的背景,又充满个案的生命体征。大时代与小屋檐的画面编织,反映出了人们对改革给生活带来变化的真切感受,体现了编导主创人员的追求。
《北京记忆》整合30年年轮中的公共记忆和各阶层人士的亲历往事,描述和纪念这一段历史,表现改革开放30周年之宏大历史背景的同时,更应注重讲述北京人特有的记忆,在往事回溯中北京独具的城市气质和变革历史。显现本片的资源优势和文献价值。
这一个30年,在整个华夏文明的历史上,都是极为独特而关键的断代,它以觉醒、开放、变革为特征,确定了未来中国的历史走向。北京的延展,特别是其国际化色彩的浓郁,是改革开放中国形象的标范,本片多处采用国外影像报道,传达出北京魅力在世界范围内的辐射。
本片用个体化、微观化的手段,在大历史的架构下,呈现出更多、更丰富、更接近事实本身价值含量的意义。如胡同生活模式在大时代冲击下的转型,如从传统的居委会管理模式到社区自制显示的公民意识和自主意识的成熟。如商品大潮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转型(不仅仅是中关村奇迹带来的成功示范),如消失的柜台 折射出的城市商业精神的变化。
集体记忆由无数个人记忆堆积而成,公共性正蕴藏于私密性之中,它们是一条河流的两岸,而不是两端。我们可以随意架设桥梁。本片将是把历史还原到日常生活语境中去的开放性文本:以人性化、故事化、情感化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宏大历史的民间面和生活面——人本的关怀、人文的气息。这部系列片选取的还是旅游、饮食、购物、时装、住房、出行、电视、通讯、健身、婚恋等10个视角,通过个人对不同时期的一些代表性事件的回忆,从衣食住行扩展开来,展示了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揭示了半个世纪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发生的巨大变迁。
《北京记忆》第1集-京华春早
《北京记忆》第2集-金梭和银梭
《北京记忆》第3集-夕照街
《北京记忆》第4集-日日夜夜
《北京记忆》第5集-绽放
《北京记忆》第6集-生活是多么广阔
《北京记忆》第7集-向远方
《北京记忆》第8集-我爱我家
《北京记忆》第9集-北京人
《北京记忆》第10集-车轮上的梦想
《北京记忆》第11集-千里之外
《北京记忆》第12集-消失的柜台
《北京记忆》第13集-东区西区
《北京记忆》第14集-在路上
《北京记忆》第15集-大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