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讲述了1937年南京沦陷后的故事 。
阿昌、毓秀、老金……南京城普普通通又素不相识的他们,为了躲避日军的屠戮,藏身于吉祥照相馆。靠着帮日军摄影师冲洗照片,企图 换取活命通行证。冲洗底片过程中,一张张屠城罪证照片显影。面对日军暴行,他们冒死留存血色底片 。
电影7月25日上映以来,五天总票房 突破6亿。首日票房,南京观众贡献了59.7%的票房。次日票房中,南京观众占比也达到了54.7%。
一间照相馆记录一座城市。南京街巷、城墙、建筑、风景,生活在贡院街普通南京人重要的人生印记都留在方寸相纸之上。
你我熟悉的一切,跨时空地在1937年被卷入至暗浩劫。
南京人如何评价《南京照相馆》?
△莫愁湖
●我家就在莫愁湖旁边,站在阳台,能看到莫愁湖;我单位就在杨公井那条街,平时经常和同事去那边吃午饭;我一个好友的单位就在中华门,我之前经常去接她下班;我另一个好友的家就在评事街;我弟弟就住挹江门旁边的小桃园……他报的每一个地方,我都无比熟悉,离我的生活那么近,睁眼都能看到。这些现在都挺不错的地方,当初塞满了我同胞的躯体。我可以想象到,现在黑灰的地面下,是一片永远冲刷不掉的红色…… @仙剑bot
● 电影结束时,时间临近凌晨。我走出电影院,南京夏夜的风第一次让我起了浑身鸡皮疙瘩,而这家电影院,刚好就在南京城东,中山门外。@C.半斤
△中山门段城墙
●作为一个00后南京小孩,说实话害怕看这个电影。因为不用想,一定会有很多沉重令人心碎的场景。但是因为路演想见昊然就去了。
电影里王骁老师一出场就很亲切 ,我认为还是很正宗的南京话。印象深刻的是:“死记恩背”!
民谣“城门城门几丈高……”让我想起,无数个小时候外婆摇着蒲扇哄我入睡的夏日午后 。
电影结尾刘昊然饰演的苏柳昌在报地名 ,每一个熟悉的地名,都让我泪崩!可能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吧 !苏柳昌的邮差编号是1213,正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于我而言,是上学时每年1213的警报;是小时候,春秋游会去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课本上冰冷的文字;是离开南京后,每年1213收到的短信…… @壹OO
△灵谷寺
●王骁塑造的“老金”,地地道道的南京人,每一句南京话里都包含着南京人的情感。南京话生硬,有些人觉得南京人讲话就像吵架,但是南京人懂南京人。王骁的每一句台词,都听得出情感的变化,也演绎出了“南京大萝卜”的特质!道义当先,你对我好我就要加倍还给你,嘴上不多言,但行动上绝不怂!非常感动的是最后,他大喊:老子是pe照片滴!老子是pe照片滴!南京给你们糟蹋成什么diao样了?!来来来,pe!你们不是喜欢pe嘛!这段真的,是最触动我的,那台词那架势那状态……
再往后的独白:贡院街虽然只是短短一条巷子,可南京人的春夏秋冬,喜怒哀乐都在里面了。独白的那一瞬间,我没哭,咽回去了,因为就又觉得自己很幸福很幸运,我不需要哭!一直都庆幸自己是南京人,土生土长,被这个城市养育滋养,我从小就知道我的南京经历过大悲,我也从小被教育要心存“大爱”。 @Yanness
△南京城墙
●听到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我根本绷不住,还有南京童谣,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我外婆教我的,她跟我说过,当时她们逃难看到外秦淮河飘着好多尸体,好多是被捂死的婴儿,因为怕被日本人发现,姨婆也差点被捂死,看了《南京照相馆》我哭死了。 @Amore
●开头熟悉的南京话,满城南京老百姓仓皇出逃,还有熟悉的秦淮河就开始咬紧牙关了。太熟悉了,仿佛这些人就是身边的朋友,早上刚打照面的街坊邻居,天天见面的路边老板。 @楼顶打墙
△挹江门
●我就是在南京生活的,看着电影里自己熟悉的地名和建筑,尤其是挹江门,我单位就在挹江门,婚纱照还是在南京城墙上拍的。看到影片里城门被毁成那样,我哭得稀里哗啦。 @小鱼在蓝鲸(研0版)
●电影里提到了七家湾,在看电影之前我只知道七家湾锅贴。真的,南京处处都是痛。 @小耳朵小雯
●阿昌吼出那些熟悉南京的地名时,眼泪彻底决堤了。中山门、光华门、中华门、挹江门、雨花台……大好河山,寸土不让。 @本真
△夫子庙
●看完《南京照相馆》出来,就是夫子庙。谁懂那种割裂感?眼前繁华的夜市,隔壁店里背景音乐是《如愿》,一片欢颜和平。幸好,幸好,现在的南京很安全。 @鸭血粉丝不用鸭肝
●昨晚走出影院,望着眼前繁华的南京城又湿润了眼眶。同样是生活在这片土地我们的时空仅仅相差了88年。1937年那个寒冬,在这片土地上挣扎求生的人们,怎敢想象2025年的南京会如此安宁繁荣?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平淡生活,是他们遥不可及的奢望。生在这个没有战火的年代是何其幸运。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神的随波逐流
这是一条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