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带给我最大惊喜的电影就是当下正在热映的《浪浪山小妖怪》,看过这部片的人,会不自觉地拿它跟另一部爆款国产动画《哪吒》系列对比,我觉得这两部都是超世界级水准,就个人感受而言,我更喜欢浪浪山从头笑到尾且不乏泪点的“底层叙事”。
《浪浪山小妖怪》和《哪吒》系列有一个共同的高明之处——擅长平衡。
拍哪吒的难处在于,这个角色本身是一个官二代,与普通老百姓有距离,所以在陈塘关被无良仙翁屠城后,许多人会不自觉地与那些没有个把台词就被烧成灰成为哪吒宏大故事背景的无名百姓掬一把泪,比起官二代的哪吒,普通人更能代入这些卑微的无名者。
导演饺子的聪明之处在于,他用另外一个主要人物申公豹弥补了哪吒的官二代视野的狭隘,申公豹被设计成一个类似“小城做题家”出身的从底层打拼上来的奋斗者,那种没有背景的心酸会令更多普通人共鸣,《哪吒》系列里既有相对优渥出身的主角哪吒也有同样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普通人”申公豹,达到了某种平衡的效果。
《浪浪山的小妖怪》同样具备类似的平衡术,影片沿用西游宇宙,却将镜头对准了原著中甚少笔墨的普通小妖怪,这种摒弃传统光辉主角,采用普通人视角的玩法,是当下的一个风潮,比如《长安的荔枝》,原本的主角唐明皇和杨贵妃连正脸都没有,而是将所有笔墨挥洒在了送荔枝的苦逼特使身上。
浪浪山里的野猪精,蛤蟆精,猩猩怪,黄鼠狼,按照原著《西游记》的拍法,本应都是刚露脸就被孙悟空一棒子打死的耗材,现在却成了四大男主,并有模有样,西行取经,锄强扶弱,不是英雄的英雄主义最让人泪目,当这几个普通妖怪(普通人)站在了西游叙事的风口,别有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震撼。
浪浪山在底层做主角之余,也玩了一把平衡术,那就是对待原装正版的西行团队的刻画,虽然在起初的叙事中,跟如来五百年前就认识的孙悟空,金蝉子转世的唐僧等人,成了有背景有来历的“裙带人士”,更衬托出小妖怪们的可怜无助,但导演并未将这些“裙带人士”设置成反面角色,影片结尾,孙悟空用四根保命毫毛为被打回原形的四小妖托了底,类似《哪吒》系列中有背景的官二代哪吒和没背景的“普通仙”申公豹握手言和,两部电影都在暗示,出身并非不可跨越的鸿沟,令“人以群分”的,是善恶本心。
“调和主义”成了暗暗支配哪吒和浪浪山的故事的主基调,符合当下的社会情形,激情澎湃的革命年代已渐渐远去,在复兴的漫漫征途上,要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大多数。
这是一条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