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怠社会:韩炳哲在首尔和柏林

纪录片  德国  2015 

主演:韩炳哲 Byung-chul Han,朴赞郁

导演:Isabella Gresser

剧情介绍

在高失业率的当下, 996的工作时长、高压的绩效,换来的却是抑郁症高发的“风险社会”,那我们的付出还有价值吗?中国年轻人对自我价值与工作关系的反思,也因此促使《倦怠社会》这本书在中国的火爆,哲学家韩炳哲也随之走入人们视野。   《倦怠社会》2010年首次在德国发表,随后被翻译成18种语言。韩炳哲在该著作中展示了当今社会的病理形态,其中包括抑郁症、注意力缺乏症、过劳症等精神疾病。它们不是传染病,而是梗阻症,不是由否定性的、免疫学上的他者导致,而是源于过量的肯定性。因此,一切免疫学式的预防和抵抗措施都失效了。作者的论述最终以一个社会愿景结束,他有意赋予了一个含有歧义的名称“倦怠社会”。   作品火爆的韩炳哲,面对大众,却极少露面,网络上也极少他的采访和个人信息,除了这次——他以自述的方式在一部纪录片《倦怠社会》(导演:伊莎贝拉·格雷泽,2015年,61mins)里出现。   《倦怠社会》以韩炳哲的旁白为第一视角,呈现他在家乡韩国首尔,和德国柏林的漫步与叙述。这部影片曾获得众多奖项,让生活隐居的哲学家变得可感知,并引发我们想要如何生活的思考。   《倦怠社会》纪录片导演伊莎贝拉·格雷泽(Isabella Gresser)作为一名视觉艺术家生活在柏林。她曾跟随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并在柏林艺术大学等地学习。她的多层次视频作品,探索模拟和数字世界之间的差异,包括现成物品、绘画和照片,以及文学素材。这位电影制作人花了两年多时间制作《倦怠社会》这部电影,包括编写、导演、摄像、音响、灯光、音乐、编辑、绘画和动画。其结果是实现了对当代哲学家韩炳哲迷人的知识世界的充分电影化。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08-2018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