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楔子
前几天,陈可辛导演的 《酱园弄·悬案》作为 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与观众们见面了,虽然评论褒贬不一,但是“ 酱园弄”这个地名却是被带火了。
为什么叫酱园弄,有什么来历吗?
电影中的酱园弄是现实生活中的哪一条弄堂呢?
今天这篇文章就写写 酱园弄的前世今生,资料都是我师姐查找和整理的。
02
酱园
在介绍酱园弄之前,我先介绍一下酱园。因为酱园弄,顾名思义就是在酱园旁边的一条弄堂。
酱园
是近代制造并销售酱油、酱菜、酒等的作坊和商店。上海本邦菜讲究浓油赤酱,除了酱油之外,酱瓜、红乳腐、大头菜、酱瓜以及上海人夏天爱吃的“糟货”都出自酱园业。
官酱园的由来
上海酱园业始于清道光年间,当时有六七家。先是集中在老县城周围,后来随着租界的扩展和人口的骤增,至咸丰同治年间(1860—1870)增为40余家。光绪二十年(1894年),酱业公所设立,位于南市福佑路117号,名为上南川酱园业公所,立堂名“受和堂”。
民国二年(1913年)改组为上海市商民协会酱园业公会。规定凡是酱园,都有加一个“官”字,称“官酱园”。
1931年新盐法实施以前,开设酱园必须捐得“盐帧”(即经营盐的执照),盐帧是一块用火铁烙有“官盐”两字的木牌。有了盐帧,就可在酱园两字前面冠以“官”字,官酱园的衔头由此而来。
开酱园的都是达官贵人,所以官酱园的门面装修近似官衙,高墙石库门,以显示其气势。(如下图这个意思)
20世纪初,上海新闸路周边曾是酱园的集聚地。商务印书馆1920年《上海商业名录·酱园》中,收录了当时上海的酱园160余家。其中最出名的可能就是张氏家族,而电影中出现的酱园就是以他们家为原型的。
张逸云(1871-1933)
祖籍浙江镇海,其祖父张梓林是江万兴酱园的业主。张逸云继承家族在上海的酱园后,又增设4家酱园,成为拥有酱园9处、门市部近百家的沪上酱园业巨子。(上图中的张振康、张振裕、张振新、张振兴都是店名)
1923年,张逸云与化工专家吴蕴初合股,在上海创办了天厨味精厂,实现现代化转型。两年后又借助五卅运动抵制日货,天厨的佛手牌味精击败了日本产的味之素,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
张振康酱园
是张逸云开设的第一家酱园,创立于1896年前后,地址位于新闸路770号。电影中出现的酱园形象就是来自于张振康酱园。(如下图)
我们从1927年当时的地图可以看到,张振康酱园位于路口,外墙呈弧形。(如上图)
据1936年《上海工商业概况·酱园业》统计表(刊于《申报》),张振康酱园属于宁波帮酱园,领有照缸(酱缸)一百余只,在宁波帮中并非规模最大的酱园。
03
酱园弄
“酱园弄悬案”被称为民国四大悬案之一,是真实事件改编的,所以酱园弄也是真实存在的。
酱园弄
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因弄口曾有一家名为"张振新"的酱园而得名。(具体位置如下图)
1901年地图上新马路(派克路)左边的酱园衖,就是酱园弄。(如上图)
《1934年袖珍上海里弄分区图》上位于派克路和新闸路交叉位置的酱园衖,就是酱园弄。(如上图)
张振新酱园和酱园弄的相对关系,如上图所示。根据历史资料显示,酱园弄内有石库门房屋43幢,居民800余人,是典型的上海老式里弄建筑群。
既然说到了酱园弄是因为张振新酱园而得名,所以这里只能再补充一下张振新酱园的信息了。
张振新酱园
1874年,张振新酱园由张逸云的父亲张梅仙(张梓林之子)创设,在新闸路黄河路口开业,总店拥有五开间门面的三层楼房。
店面采用石库门设计,上面刻有“张振官新酱园”的字样,这种“半中半洋”的风格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
大家发现没有:张振新酱园的外墙是平的,而电影中的酱园造型是弧形的。所以取景地也不是在原始的酱园弄,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酱园弄这条曾经的石库门弄堂,已被现代化商品房取代了,那个项目叫做金色家园。(如下图)
所以陈可辛导演想在原始的酱园弄上取景,自然是没有可能了。那么电影中的酱园弄是在哪里取的景呢?
04
取景地
其实酱园弄悬案的取景地也在上海,只不过是从黄浦区新昌路附近变成了虹口区的乍浦路,两者离得也不远。(如下图)
正因为乍浦路保留了丰富的历史建筑群,而且地形走势与新昌路颇为相似,所以才被陈可辛导演选中。
但出了取景的这一片,周边可就是高楼林立,一副现代文明的景象了。(如下图)
其实乍浦路是一条颇有文化底蕴的马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与中国电影史有着深厚渊源。
中国第一家营业性电影院虹口大戏院就位于乍浦路112号(初名虹口活动影戏园),由西班牙商人雷玛斯于1908年建造。(如上图)
20世纪30年代开始,乍浦路与海宁路交接处逐渐形成了由虹口大戏院、胜利电影院、国际电影院和解放剧场组成的影剧院建筑组群,可以说这里是最早的电影一条街啊。(如上图)
不知是为了配合酱园弄电影的拍摄,还是为了承接电影带来的流量。当地政府从2022年就开始修缮胜利电影院。(如下图)
修缮后(如下图)
2024年为了拍摄《酱园弄》,剧组在乍浦路与北海宁路路口搭建了大型的临时外景,复原了1940年代的街景。
2024年6月电影上映之后,乍浦路更是成了网红圣地,很多游客到这里来打卡。当然电影布景已经在8月前拆除,但是历史风貌的街区被保留了下来,游客们随时可以去怀旧。(如下图)
在所有的“拍照点位”里,那面近40米长、14米高的弧形“酱园”外墙无疑是最受欢迎的。
斑驳的墙壁、高达10米的毛笔字招牌、拉毛的水泥墙皮,精致的门头石雕,又把我们带回了电影的剧情中。(如下图)
05
结束语
虽然真实的酱园弄已经因为城市更新不复存在了。但随着电影的热播,又勾起了我们对这样一条名不见经传弄堂的记忆。
虽然乍浦路并不是历史上真实的酱园弄,但因为这个电影,却成了现实生活中大家“热议的酱园弄”。
这种银幕虚拟和现实空间的错位,亦真亦幻,非常奇妙。更让人们对上海这座城市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充满遐想。
这是一条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