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瞧看 瞧瞧看

《酱园弄》杀夫案内幕(全明星)

来源:网易   发布时间:2025-07-03   浏览次数:570


陈可辛的新片《酱园弄:悬案》上映,豆瓣评分仅5.8分,差评如潮。

为再现这一民国奇案,陈导几乎集结了半个娱乐圈的大咖,除了章子怡领衔主演,还有雷佳音、易烊千玺、赵丽颖、梅婷、杨幂、范伟、王传君、章宇、大鹏等一众演技可圈可点的明星,以及令人瑟瑟发抖的谢娜。


陈可辛将旧上海的“酱园弄杀夫案”搬上今天的大银幕,自有其时代意义和票房考量。

一个文弱温柔的女性詹周氏,被大块头家暴男逼到忍无可忍的绝境,终于奋起反杀,刀刀见血,大卸八块,快意恩仇,为当时还在裹小脚受迫害的的女性们出了一口恶气。

当时的女作家、张爱玲的闺蜜苏青女士也站出来,为其仗义执言,写下《为杀夫者辩》,社会各界人士鼎力相助。这个剧情既有爆点,又有历史变迁的脉络,还能迎合时下的女性主义。

然而,这部阵容强的可怕的电影,被陈可辛塞满了各类天南海北的调味酱,炒成了一锅大杂烩,最终食之无味,也没能讨好任何人。

不仅风评不佳,还坑了投资人的钱,也让一群想借着片子拿奖的内娱人士大失所望。

上映8天,票房3亿,预测最终票房约为4-5亿,面对高达5.5亿的制作成本,《酱园弄:悬案》成了暑期档最大的票房惨案。


荒唐

其实,陈可辛想把这部戏拍好也很简单。

一句话——尊重历史,尊重事实。

历史之中,自然有大悲悯,事实面前,自然有真问题。只要你不矫饰,不掩盖,不虚美,把发生的历史真相原本的再现,那就是最好的剧本,再挑剔的观众,也可以在事实中各取所需。

《酱园弄》改编自民国时期轰动全上海的“詹周氏杀夫案”,过程本来就十分精彩,案件在民间流传数年热度不息,折射出当时最激烈的社会冲突。

八卦爱好者看到的,是“血案”、“箱尸案”、“谋杀亲赴案”;苏青女士看到的是娜拉出走的困境,历史学家看到了底层某种隐秘的愤怒,革命者看到了星星之火。

然而,陈导却又灵机一动,对这段历史做了大幅度的修改。

为了艺术表现形式,修改也可以理解,然而历史背后,有着最基本的时代逻辑,我们不妨取一个切片来分析:

在电影里,陈可辛设计了一个贯穿始终、戏份最大的反派——上海黄浦区警察局局长薛至武(由雷佳音扮演)。

“詹周氏杀夫案”的背景,是抗战末期,当时上海处于日伪政权统治之下,日本大势已去,正处于投降边缘,上海正处于收复边缘。

在这个朝不保夕的时刻,这位日伪警察局长最关心的事是什么呢?

不是卷款潜逃海外,不是两面下注,不是更加疯狂的抓地下党和镇压民众,而是死死盯住了一个杀了老公的女罪犯,只想弄死她。

他在电影里唯一的人生目标,就弄死杀夫的詹周氏,不惜赌上一切,不惜毁灭自己的前途、财富和生命。

为了让詹周氏认罪,他一再亲自上场刑讯逼供,还拉了头大野猪来追着咬她。大厦将倾,上司带他跑路他不肯,宁可放弃逃亡香港的船票,也要把詹周氏弄死,甚至汉奸们都跑路了,他还要偷偷一个人跑回来,只为了开枪打死詹周氏。

这是一个能在兵荒马乱中一路爬上日伪局长,功利自私又精明的政客的手腕吗?

对于和自己毫无瓜葛的詹周氏,他“爱”的过于疯狂,也过于离谱,其实也不稀奇——女频小说里追妻火葬场的“霸总”就是这个画风,疯疯傻傻到让人辣眼睛。

更离谱的是,这位最后的上海日伪局长,还格外的尊重司法精神,尊重舆论监督。

电影里,詹周氏两次当庭翻供,说自己无罪,而且众目睽睽之下,直接打脸薛局长。

第一次打脸,是詹周氏在法庭上公然指控薛局长”刑讯逼供“。

第二次打脸,是剧中的西林(历史原型为女作家苏青),在法庭上公然指责薛局长“执法者知法犯法,草菅人命”。

而权势滔天,在上海属于“我说了算”的薛局长,是怎么应对的呢?

答案是——面子上挂不住,羞愧又愤愤然的转身离去,然后进一步去“收集证据”,控告詹周氏。

他想杀詹周氏,却特别看重正规司法程序,特别尊重法庭抗辩流程,硬是把沦陷区治安案件,变成了一出香港律政剧。

他和自己的上司(历史原型是大汉奸周佛海)还特别在乎报纸报道,在乎文人的批评,在乎自己的名声,虽然他们是个汉奸,手下杀掉的抗日志士和无辜民众多如牛毛。

陈导啊陈导,请问那是什么年代,一个日伪警察局局长想杀个牢里的犯人,用得着这么费事?直接对着脑门一枪不就结了?

看看李安的《色戒》,梁朝伟演的汉奸头子想杀情人,不就是拖出去一发子弹?兵荒马乱的年代,还是日寇治下的沦陷区,这才是真正的社会现实,李安拍的电影有争议,可是他有基本的常识。

陈可辛这么拍,无非是他对民国有着一定的滤镜,而且用港片的那一套规矩来代入抗日年代,就成了一部新的“抗日神剧”。

那么,真实的酱园弄,是什么案子呢?


目前对詹周氏杀夫案写的最全面的,是作家蒋凡发表于《小说月报》上的《翻案》,也是陈可辛电影的底本。

《翻案》是一部中篇纪实小说,有不少虚构的对话和心理活动,但是蒋凡做的功课还是很足的,他在上海档案馆整理当年的手写影印件,考证了各种报道和主要人物下落,在事件总体脉络上是完整的,逻辑链条也是大体可信的。

酱园弄是上海新昌路的一个弄堂,门编号为新昌路432弄,因光绪年间一家特色老店张振新酱园而得名。

1945年3月22日清晨,住在酱园弄85号楼1楼的宋瞎子(自称上海第三的算命先生)醒来,发现楼上在漏水,滴在了自己的脸上。

他上楼询问,开门的是楼上小夫妻里的妻子詹周氏,她见王瞎子满脸是血,知道事情已经败露,但还是镇静的打发走了王瞎子。

她没有逃走,而是去找经常和丈夫赌博的小宁波要债(电影里是小湖北),还找到了当年一起帮佣的小姐妹,留下了一笔钱。

王瞎子上街喝羊杂汤,众人全部惊恐万分,最终引来了巡捕。

在二十多个巡捕的围绕下,警察局长薛至武上楼查看,让手下带走了詹周氏,进门一看,满地鲜血,詹周氏的丈夫被斩成十六块,装在六个皮箱里……

一时间,上海滩各界大哗,大小报纸铺天盖地报道,添油加醋、骇人听闻的细节描述,将詹周氏说成淫娃荡妇,伙同奸夫作案,杀人碎尸。


詹周氏,江苏丹阳人,时年29岁,自小孤苦,原本姓杜,后由周姓人家收养,取名周春兰。

周春兰被养父带到上海,卖给周家当丫头,生得细眉细眼,性格温柔,十六岁时,将其许配给长工詹云影为妻。

成婚之后,按中国旧习从夫姓,周春兰改称詹周氏。

詹云影四肢发达,体格健壮,人称“詹大块头”,周家对这两口子还算照顾,给詹云影找了一份当铺的差事

詹大块头与詹周氏租住在酱园弄85号楼2楼,新婚伊始,詹还算本分,然而很快,日本人来了,引发上海的逃难潮,当铺只有人当,没有人赎,只剩下一堆不值钱的古董古玩,最后倒闭了,周家和当铺老板也家破人亡。

詹大块头大受打击,后逐渐沉迷赌博,夜不归宿,乃至有外遇,出轨别家丫头,丫头哭哭啼啼找上门,称因与詹大块头的私情,被主家赶出,无处容身。

詹周氏同情丫头,收留她临时居住,直至其出嫁。

詹云影脾气极坏,吃喝嫖赌,不顾家庭,一遇不顺,即拿詹周氏发泄,拳打脚踢,家常便饭。

为维持家中生计,詹周氏经邻居介绍,去香烟厂做工,早出晚归,赚点血汗钱,詹云影怀疑其勾搭男人,不让詹周氏外出,典当家什,坐吃山空,没过多久,一贫如洗。

长期精神肉体摧残,令詹周氏苦不堪言,一度试图自杀。

这天凌晨,鬼混整夜后,詹云影回到家,詹周氏对他说起家里窘况,准备变卖仅有的大衣柜,摆小摊维生。

詹云影听罢,带着酒气,破口大骂,骂完倒头就睡,鼾声大作。

当夜,詹云影被杀,脖子上被砍了一刀,鲜血四溅。

激情杀人后,詹周氏一不做二不休,将詹云影的胸部、大腿、小腿进行分割,碎尸16块,装入6个皮箱,因酱园弄楼板单薄,皮箱內尸块鲜血顺着地板缝隙滴下去,落到了楼下的宋瞎子脸上。


当时上海各界,深信女子“无奸不成杀”,推断案中有案,必是淫妇伙同奸夫作案。

好巧不巧,酱园弄前楼的有一个山东人何惠贤,平日可怜詹周氏,经常接济她,警方怀疑和詹周氏有私情。

然而案发前十天,何惠贤已经回了山东老家,汪伪警方又不愿派人手去追查,于是作罢。

5月3日,上海地方法院一审判处詹周氏死刑。

死刑判决公布后,随着詹周氏被家暴的种种细节披露,原本喊打喊杀的社会舆论突然翻转,转而同情詹周氏。

詹周氏不服判决,开始上诉,上诉期间,张爱玲的闺蜜,同为上海知名女作家的苏青为此写下《为杀人者辩》,对“淫妇可杀”论调进行反驳,呼吁上海民众同情詹周氏之遭遇。

也是命中造化,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汪伪政府垮台,詹周氏杀夫案转交由国民政府审理,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继续帮詹周氏上诉。

一时间,“酱园弄杀夫案”受到妇女界高度关注,有个天主教的嬷嬷出庭作证,称詹周氏怀有身孕,不适宜死刑,后证明此为争取时间的“权宜之计”,詹周氏并不曾怀孕。

经社会各界努力,1948年4月,法院推翻此前判决,将詹周氏由死刑改判为有期徒刑15年。


结案后,詹周氏被关押至提篮桥监狱女监服刑,彼时,女监中设有绣花缝纫等劳作项目,詹周氏心灵手巧,绣的花鲜艳美丽,为女犯中佼佼者。

1949年5月,上海解放,詹周氏被移送至江苏大丰的上海农场服刑,刑满之后,詹周氏被安置于上海农场川农分场就业,后转调至幼儿园工作,一直干到1981年退休。

在此期间,詹周氏改名周某某,经人介绍,与一位严姓炊事员结婚成家,农场为他们分配了住房,一家人过上平淡幸福的生活。

丈夫知道他的过往,他们还一起收养了很多孩子,白天在她工作的幼儿园吃喝,晚上回来挤着睡,这些孩子并不知道养母的人生经历。


扭曲

詹周氏

詹周氏詹周氏

詹周氏杀夫案的过程并不复杂,线索非常分明,和“疑案”没有太大关系。

那么,陈可辛的改动,问题在哪里呢?

在历史上,在历史上,这位警察局长薛至武从来都不是这样的荒唐形象

按照《翻案》的描述,薛至武为当时上海市警察局副局长(局长由汪伪上海市长周佛海兼任),他原本是一个巡捕,在日本人来了后扶摇直上,本身是一个自私自利的汉奸官僚。

对于这桩民国奇案,他开始的态度是无所谓,准备草草结案。

可在这时,上海出了另一桩命案——当时的泰来报社的主编叫吴玲,在报道前线战事时用了重庆(蒋介石政权)的报道,在日本人的要求下被抓。

此事引来坊间舆论哗然,《泰来报》每天空出两版书写血红大字:“我们在等她”。

报社副主编张言趁机活动,却不是要救吴玲,而是想出两千万(当时汪伪政权发行的中储券),让薛至武杀了她,从而当上主编。

而薛至武也希望冲淡吴玲案的影响,和张言一拍即合,将詹周氏杀夫案这个爆点十足的案子大肆渲染,推上舆论头条——目的是掩盖另一起政治案。

从《翻案》中看,薛至武对詹周氏杀夫案的兴趣并不大,完全不存在电影里那种疯狂的执着。

在当时,前线每天有上千人死去,上海各种黑帮泛滥,还有中统和地下党的活动,一个刑事案算不了什么,薛至武压根没审讯,就把詹周氏送去了提篮桥监狱。

张言主持的《泰来报》将薛至武夸得天花乱坠,说他在杀夫案中是“薛神探”,薛得意之下,在警局面前迎接了四十多位记者的采访。

然而《申报》记者提出了疑点:詹周氏的丈夫身高185,体重一百多公斤,绰号大块头,而詹周氏只有一米五几,不足四十公斤,怎么能杀的掉丈夫?又怎么有力气碎尸。

其他记者纷纷赞同,薛至武感到失了面子,才去提审这个案件,尸检发现,詹云影背后还被刺了一刀,这一刀另有凶器,更是引发舆论哗然。

但整个审理过程中,薛至武对詹周氏也不太关注,他要求监狱对詹周氏刑讯逼供,詹周氏供出丈夫赌友小宁波(电影中为小湖北)后,薛明知小宁波并非凶手,仍然将他连哄带骗屈打成招,因为他不想多生事端,只想尽快结案。

薛至武对詹周氏并没有特殊恶感,也不存在电影里激烈的法庭对抗环节,在舆论反转后,他也顺水推舟,在法庭上做了对詹周氏有利的证词——认为詹周氏有自首情节,可以宽大处理。

他这么做的原因,恰恰是因为詹周氏对他来说是小人物,死活无所谓,事不关己,然而案件被舆论炒作火了,能帮他收取另一起案件的贿赂,因此乐于做个人情。

所有的刑事犯在当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政治犯。比如此案中的重要嫌疑人何惠贤,案发前回了山东老家,薛至武曾考虑过派警察追捕,但请示周佛海后很快作罢——他们不愿意在刑事案上浪费警力。

反而是被抓的报社主编吴玲,薛至武收了张言的钱,却偷偷放了她,理由也很简单:当时日本人大势已去,他想两面下注,制造自己是中统卧底的假象——后来他确实逃过了国民党的汉奸审判。

而这位局长薛至武,真正关心的是什么呢?当然是自己的未来命运,《翻案》中写道:

晚上通知下来了,日本拒绝投降,周佛海要求提篮桥先处置政治犯,刑事犯人暂时搁置。行刑队马不停蹄,平均每二十分钟便往刑场拉一名犯人,枪决,掩埋,再进入提篮桥提下一个政治犯。 八月九日,第二颗原子弹在长崎郊区爆炸了,时间紧迫,行刑队连刑场都不去了,直接在提篮桥打开牢房大门,对着犯人的额头就是一枪。 这段时间薛至武一直抱病在家,他知道老蒋会回来,日本人不会带他走,事实上他们连和服女人都无法带走了。每多杀一个犯人,日后都会多一份罪责。 他在思考怎么活命,有一种预感,詹周氏都会比他活得久。

这才是历史真相,当时日寇治下的上海,不存在什么司法公正、程序正义、舆论监督。法庭就是做做表面文章,一个犯人绝不可能在公堂上和警长对抗,生死只在对方一念间,伪政权对犯人可以随意开枪处决。这位局长对詹周氏也不关心,他只想继续自私自利的活下去。

历史是符合常理的,而电影的虚构不符合常理。

电影里让薛至武表现出不合常理的执着恨意,无非是传达一个主题:

将薛至武硬生生的塑造为压迫女性的疯狂父权象征,并将性别命题置于一切历史问题和社会问题之上:

——男人仅仅为了镇压女人的反抗,就可以疯狂到最基本的逻辑都不顾。

然而,这个叙事在当时并非事实。

除了丈夫外,刻意针对詹周氏的人并不多,她虽然是丫鬟出身,但是周家对她还可以,她后来也感念于心,晚年收养了不少孤儿,可能就和周家的影响有关。

她的邻居大多都对她有善意,做了对她有利的证词,詹周氏本人也对邻居有一些好感,她在被抓后受到拷打,可是不肯招供。薛至武告诉她你不坦白,我就抓你的邻居作为同谋结案,詹周氏不愿拖累邻居,就供出了和丈夫一起吃喝嫖赌的小宁波。

她的经历曝光后,上海市民无论男女老少基本都支持她,反而是苏林的闺蜜张爱玲十分冷漠,经苏林请求仍然拒绝为她发声。

为詹周氏奔走呼号脱罪的人很多,不仅有为了妇女权益的苏林,还有后来成为最高法死刑核准人的律师施拜休,还有法庭辩护律师徐沛东。

他们支持詹周氏,其中有自己的事业考虑,也有对公义的追求,虽然他们心中的公义各不相同。可是性别,并没有成为他们追求公义的障碍。

他们都看到了杀夫案背后,浩浩荡荡的民意。


侮辱和损害

关于酱园弄事件,其实有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什么当时的上海,詹周氏杀夫案会成为长期的舆论热点,詹周氏也得到了上海市民的全力支持?

要知道当时是乱世,杀夫碎尸虽然惊悚,但是当时更加惊悚血腥的事件多的不可胜数。

就像薛至武的疑问:

“死人怎么了?西南战场每天死上千人,也没见哪家报纸上过头版。”

其中确有旧社会女性反抗夫权的因素,但仅仅这个因素,远远无法支持这种热度。

答案很简单,当时的上海人感于时局,把自己的身份代入进了詹周氏。

詹周氏落到在残暴的丈夫手中,无法离婚,饱受家暴虐待。

而当时的上海人,何尝不是处于日伪政权的残暴统治下,无可奈何,饱受荼毒。

可是这种事,是公开能说的吗?《泰来报》主编吴玲用了重庆的报道,就被抓进去了。

詹周氏杀夫案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它不是政治案件,而是一桩日伪政权压根不重视的刑事案件,因此给了当时的上海人某种安全表达愤怒的空间。

骂日伪政权要杀头,那我们就去骂那个残暴不仁的大块头丈夫,支持那个饱受凌虐的詹周氏。

詹周氏不堪虐待,愤而杀夫,她一刀刀的割下去,对于沦陷区的人民来说,何尝不是某种发自内心的快意恩仇:

——以暴治暴。

正是当时中国人的这种愤怒,掌握暴力的决心,反抗的斗志,让河山不至于沦陷。

而不是一些莫名其妙的法庭抗辩,

很遗憾,在陈可辛的电影里,这种隐秘的民意,民族性的呼声,并没有成为主角。

陈可辛在剧中设计了一句台词:

“不要屈服,不要让他们得逞”。

可惜的是,这句话的主题,却不是沦陷区人民反抗侵略者,不是受侮辱和受损害的人反抗压迫者,而是几个女人互相帮助——反抗男人和父权。

不得不说,电影的叙事主题,在这里出现了窄化和矮化,也没能抓住真正的时代精神。


看不见的手

陈可辛导演的失败,无非是两点:

一个香港导演想拍民国遗风,一个男导演想拍女性主义。

其实,陈导本人怎么看都不像女性主义者,他的电影里传达着一种奇特又扭曲的趣味——变着花样的不断毒打虐待女人,听她们的哀嚎声,给她们的痛苦表情打出特写,甚至让一头野猪追着咬女人,压在她的身上。

这时,陈导告诉大家,这是一部女性主义主题的电影,恐怕没人真的会上当的。

结果自然是哪边都不讨好,对此,我们不妨改编一下导师的名言来形容电影的风格:

女性主义在社交场上的胜利,逼得一个老男人装扮成女性主义者

因此,《酱园弄》的失败,和陈导本人的“演技”颇有关系,而这背后,又隐含着某种社交场上的压力。

电影终归是一个有些过气的行业,这两年,单是刚刚崛起的微短剧,就把这个行业打的喘不过气来。2024年,国内微短剧市场规模已攀升至505亿元,超过全年电影票房收入。

6月30日,《哪吒2》终于下映,总观影人次高达3.24 亿,票房突破159亿,一路冲上全球影史票房榜第 5 位,还是全球影史动画片票房榜冠军。

然而,2025年上半年电影票房仅仅只有292.31亿元,《哪吒2》一部动画片就占了一半还多。如果扣掉《哪吒2》,今年的票房堪称断崖式下跌。

冰火两重天,堪称对内地电影最深刻的警示。

说白了,现在娱乐圈的大多数,犯了和好莱坞一样的毛病——就是死活不肯拍观众想看的东西。

在这个互联网发达,视频崛起,网剧随处可取的年代,在家里刷剧简单又省心。电影行业已经命悬一线,为数不多的救命稻草,恰恰是家里一个人刷剧不能解决的问题——社交。

现在电影的需求环境是什么?一对情侣出门约会,吃吃喝喝之后,一起看个电影。一个家庭带着孩子出去玩,一起看个电影。

既然是社交,就要看重社交氛围的和谐。所以爆米花电影、合家欢电影最受欢迎,一部电影先不说演技好不好,主题是不是深刻,是不是有教育意义,而是达成最基本的商业需求——不要去犯错,去破坏这种社交愉悦的场景。

而今天的一些电影渲染的气氛,完全可以套用《圣经·马太福音》中的话来形容:

“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 因为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

如果拍电影的目标,是让情侣对立,是让家庭吵架,那它如何去承担最基本的社交功能?

非要看这类魔法对轰主题,大家为什么不呆在家里,呆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对着电脑去看,凭什么出门一起去电影院花钱,去接受娱乐圈各位名流的教育?

挥刀自宫的电影行业,在当代还有何存在意义?

而关于当今社会性别对立的局面,不妨用考察过30多种文化的婚恋关系,写过《进化心理学》的戴维·巴斯的的一段话来概括:

考察人类史,男人和女人的冲突固然不可忽视,然而人类的绝大多数冲突,发生在一些男人和女人的联盟,和另一些男人和女人的联盟之间。

我们未来想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是人与人的合作,还是人与人的对抗?

人们是找到真正的弱者并为之发声,还是仅仅为虚构的身份政治发声?

人们会用脚投票,自然也会用电影票投票。

现在哀鸿遍野的电影市场,可能需要的不是什么名导演,而是一个靠谱的产品经理,一些在激进社会运动中保持清醒的人。

如果高高在上的演艺圈只想当意见领袖,不想尊重市场,不想尊重观众,那就只能由哈耶克的大手来发挥作用了。

‍‍‍

THE END
640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登录账号
网站公告

这是一条公告